上个世纪90年代,随着电脑和初步的网络普及,字库出现了。有一种字体当时已经存在了十几年,被被书法界专家投票为“当代行楷第一”,毫无悬念被字库收录为首选字体,它就是大名鼎鼎的“华文行楷”。相信书友们没有不知道华文行楷的,太熟悉了,一眼就能认出来。
但华文行楷字体的发明者是谁,估计95%以上的人不知道。他就是已故书法家任政,而他的华文行楷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定型了。
字库是传统书法的标本。所谓标本,与活体(灵活生命体)互为反义词,就是一种固定形态的存在。华文行楷虽然是任政手书,纳入字库后,就成了千篇一律的印刷体。假如学书法的人,去临摹华文行楷,那么将只会把一个字写成一种模样。而十个人学华文行楷,这十个人写出来的字都是一样的。
看到这里,很多书友就笑了,这不就是田楷的风范么。没错,华文行楷的普及,为当下田楷的广泛传播开创了先河。字体简化,笔画简便,教的人省事,学的人容易上手。
键盘输入把手写字的应用空间大幅度压缩,美术字教学又把好不容易拿起毛笔的书法爱好者,带向标本化的字库。那么传统书法,灵动飘逸的传承何在?真的是越来越惨不忍睹了。
贴华文行楷,大家审美疲劳,没啥意义,下面欣赏任政的行书三则,岳飞满江红,苏轼念奴娇和水调歌头。
因为是有列无行的无格子小行书,照例看一下大师如何在章法上做到疏密得当,错落有致:
上图蓝圈“遥”字,与“杰”字间距很宽。固然有语句分段的原因,但其实也是遵循了三角字阵的对齐:
下面请欣赏任政的三则行书小品: